三大造车格局已然成形?| 年中盘点

于 2021-07-17 18:28:41 发布 641 阅读 0 评论

2021年,中国车市从疫情中缓过劲来。今年上半年以来,汽车行业重磅新闻接踵而至。科技公司、手机巨头纷纷踏入造车之门,各路企业代工潮越涨越高。可以预见德海,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科技创新公司的格局已经悄然成形。


但有光之处便有影,车市总体向上的过程中,总少不了一路上的磕磕碰碰。特斯拉刹车失灵,蔓延全球的“芯慌”,在主流市场边缘的车企的破产,带给了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经验总结。


正如某车企大佬所言,“三大造车格局在造车领域里面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也存在亟待补充的短板。”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共同拥抱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新时代或是最好的“解药”。


特斯拉“刹车门”


如果说近半年来各种车市新闻是群星,那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就像一个黑洞,把它们的光亮都给吞噬掉了。


事态的扩大化以4月19日的上海车展维权事件拉开帷幕,“粉转黑”的维权女车主处于风暴中心。女车主表示,事故本身对她和家人影响较为有效,她被逼上过激维权道路,主要因素是特斯拉的傲慢态度。

女车主本人大概也想不到,车顶维权事件引起“蝴蝶效应”,公众对最初的新势力特斯拉的质疑也越来越泛化。从最初张女士质疑后台数据不完整,再到官方介入、各方责令特斯拉公开行车数据,随后特斯拉公开的数据遭到专业人士的普遍质疑,……


这件事背后的核心是科技如何正确运用。


从没有任何一场民间维权能产生如此持续、深刻的影响。维权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隐私权、消费者权益的广泛讨论,甚至促进了《信息安全技术网联汽车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标准草案的发布。而这些讨论与行动,无不是为给蒙眼狂奔的科技设一个合理的栅栏。


全球大面积“芯慌”


缺芯,对全球车市造成极大损失,直接导致芯片价格飞涨,引发车企关厂减产潮。因为缺芯,芯片价格飞涨,许多企业拿着现金也提不到货;大众、丰田、通用等多家车企陆续宣布,因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调整生产计划。


日本瑞萨电子火灾、厂商囤货等一连串变动,动摇了整个芯片生产的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芯片产业的产业链长而广,分工协作高度精细化。

虽然科学性强,但正因分工精细等特点,所以这种分工体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危机。在面对雪灾、疫情这类黑天鹅事件时,这种分工在芯片产业显示出了脆弱性。


缺芯让企业重新思考如何应对黑天鹅事件,提高产能与供应链管理的精确性,也让我们明白一味追求效率并不对。


华为卖车


太阳底下,科技创新公司入局“卖车”“造车”已非新鲜事。华为造车的传闻就在坊间流传甚广,但关于造车,华为所有的对外口径统一: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不过,华为卖车的步子迈得又大又快,让人怀疑,其现在卖车是为了以后更好地造车?毕竟,有了动力系统、EE电子电气架构和自动驾驶的方案,在卖车的方式上,除了“壳子”,华为的解决方案可以将汽车的其余部分包圆了。

华为这样的科技创新公司卖车的背后,是汽车价值更多地由软件决定的现实,也是科技创新公司在造车格局上三分天下居其一的表现。


小米造车


 3月30日,小米的雷军表示,造车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小米去年已经是全球第三的手机厂商,小米再难以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需要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智能电动车成为当下的投资风口,这块十万亿级的“肥肉”引来互联网科技公司、手机巨头……的垂涎,加之智能化时代,手机与汽车之间在软件层面的关联性越来越强,手机巨头小米、OPPO造车也就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要扎实地做好汽车,需要“创业精神”去细心打磨。科技创新公司纷纷入局,与传统整车企业合作造车、面对新的竞争的当下,是造车投入大、周期长的现实。


无论是造车新势力的“三驾马车”蔚来、小鹏、理想还是现在的小米,抑或是有造车嫌疑的OPPO,想要扎扎实实地造出好产品,都需要用雷军这样马不停蹄拜访比亚迪、长安、上汽等车企学习的“创业精神”作支撑。


众泰、猎豹破产重组


2021年4月30日,猎豹汽车成为破产执行人。6月29日,众泰汽车新增了破产案件、破产审查案件。


两家车企都曾有过各自的“巅峰时刻”,但在市场的激烈竞争当中却纷纷跌落尘埃。在这个过程中,让人遗憾的是,面对危机时,两家车企都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在经历销量的一路下滑、质量问题频出时,猎豹汽车甚至用“水军”来控制舆情;而众泰汽车在面对债务问题、濒临退市时,也只是简单粗暴地寻求外界资本投资来“续命”。


众泰、猎豹的破产重组,让外界质疑游离在退市边缘徘徊不前的车企有何存在的意义。同时也给车企一个警示:没有技术与实力支撑,车企只是一个没有内脏的空壳;打磨品质与服务永不过时。


宁德时代过万亿市值


5月31日,宁德时代市值突破万亿大关,成为首个市值破万亿的科技股。这两年,科技股市值屡创新高,加上新冠疫情后,受到重挫的A股市场从3月份开始反弹以及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的优势等因素,都使新能源车行业的龙头股之一宁德时代股价大涨。

宁德时代过万亿市值,科技股行情愈发火热,也引发了市场对科技股投资价值的持续热议。从行业与政策来看,宁德时代市值创历史新高的背后,是我国的新能源车行业前所未有的发展。


蔚来、小鹏、理想的成功上市,销量走高和股价上涨的市场表现,小米等一众互联网巨头入场,都使投资界对新能源车行业预期增高。


碳达峰、碳中和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在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等政策规划中,“双碳目标”成为重点任务、重要目标。


要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要通过节能减排控制“增量”,另一方面需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来调整和优化结构。

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风向标,新能源车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投资的风口。在市值上,虽然销量难以与传统车企比肩,但新能源车企的市值却大有将其赶超的架势;在销量上,2020年一度面临停工停产的众多造车新势力,纷纷恢复生机股价飞涨。


而市场和政策的同时发力,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窗口期。可以想见,“双碳目标”虽逼着车企转型升级,但也蕴含着极大的机遇。车市或是其他相关产业,只有顺应潮流,逐渐转型升级,才能抓住其带来的机遇。


代工潮兴起


近几年国内代工潮越涨越高,小鹏曾被海马代工,蔚来到现在还在找江淮代工,吉利宣布成立新的子公司开启代工战略……


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未来属于大规模的头部车企们的天下,而代工是一条扩大规模的捷径。造车卖车环节当中,整车制造烧钱又缺油水,投入大量资金到整车制造当中,不利于资金链的快速回流,更不利于车企初期的扩大规模。

因此,代工潮的来袭也就不难理解,而其背后,更折射出代工逻辑的改变。燃油车时代,汽车制造的门槛体现在硬件端,考验的是工艺水平;电动化趋势下,汽车制造的难度向软件端倾斜,代工难度表面降低,实则提高。


最牛投资机构合肥


在京东方“万人嫌”的时候,合肥一路扶其上位。后来京东方落户合肥,并促进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落户合肥;投资长鑫存储的系列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抢救生死存亡一线间的蔚来,推动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最牛投资机构合肥让无数风投机构汗颜,更让外界佩服其眼光的毒辣,甚至,外界干脆给合肥起了个响亮的称号“赌城”。实际上,合肥有着科学的投资逻辑,在投资过程中优化决策机制,加快决策流程进度;也有“放长线,钓大鱼”的长远战略规划,看重企业对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助力。

最重要的是,合肥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合适的战略,走短平快路线,引领产业的发展,继而打通上下游的关键节点,一步步促进产业链的全覆盖。


合肥的咸鱼翻身让无数投资机构惊讶,更让它们反思:不盲从,保持独立思考,眼光放长远,走适合自己的路线。


总之,中国的宏观经济向好的大势下,汽车行业以三大造车格局的态势发起冲刺,政策倒逼车企转型升级。汽车行业也在新一轮的攀爬中,开始了登高或是跌落的竞争。


文章转自 微信公众号 汽车公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