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敏元器件失效现象描述 失效情况验证与机理分析 失效原因综合分析
从上述两种潮敏元器件的失效现象来看,虽然都表现为分层问题,但产生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QFN元器件的分层主要由应力主导,潮敏和炉温等因素为辅;而高分子钽电解电容的分层则主要与物料受潮有关。根据IPC-J-STD-020标准,不同状态的分层接受程度不同,主要通过信赖性测试来判断其是否影响性能。
1.QFN封装元器件分层
通过实验验证,采用E-PAD(热沉焊盘)不焊接或替换为SnPb焊料,可以有效解决QFN元器件的分层问题。分析认为,E-PAD焊接后会产生裂纹,而SnPb焊料的焊接温度低,热应力更小。因此,QFN元器件的分层问题主要是由应力引起的,潮敏和炉温等因素起到了辅助作用。
2.高分子钽电容锡珠
高分子钽电容的锡珠现象是其受潮后的显性表现。受潮物料在高温再流焊后,内部高分子材料容易产生裂纹,导致锡珠溢出。因此,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避免物料受潮。
改善建议与措施
1.QFN分层问题改善
元器件改善:增加PAD(焊盘)的法兰盘尺寸,增强焊盘结合强度。
工艺改善:优化钢网开孔方式,不焊接中间焊盘,或采用有铅焊接,改变应力分布状态。
2.高分子钽电容锡珠问题改善
保持原包装上线:尽可能在车间暴露寿命时间内加工完成。
超出暴露寿命时间的物料处:若无法烘烤重置车间寿命,需厂家配合烘烤。
车间管控:避免拆除原包装等操作,规避物料受潮风险。
潮敏元器件的分层失效并非完全由受潮导致,还可能与应力、焊接工艺等因素有关。
分层问题并非都不可接受,需根据标准和信赖性测试结果判断其对性能的影响。
潮敏元器件的失效问题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综合分析并采用多种改善手段解决。
非IC物料也可能存在潮敏问题,同样需要进行严格管控。
对于受潮后的高分子钽电容,虽然适当烘烤可以减少失效几率,但仍存在分层失效风险,不建议二次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