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照灯内部环境对前照灯外透镜上的雾化现象起决定性作用。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如灯具本身的吸水性、内外环境交换、车辆使用频率等。本文以某型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汽车在各种外部环境影响下全年的车内温湿度变化规律。根据数据分析,提出了一些防雾建议。 01 前照灯灯具雾化 针对前照灯的灯具雾化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如何以可接受的成本设计灯具,使雾化不容易发生、不被发现或雾化后能迅速消散,是灯具制造商的主要目标。 目前针对前照灯雾化的解决方案主要有:1.合理的灯具内外环境交互系统,如不同的通风管或膜布置;2.防雾涂层;3.干燥剂。三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正确地结合使用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课题。前照灯的内部环境变化(如温度和湿度变化)是雾霾发生的根本原因,外部环境刺激是雾霾发生的原因。对灯具内部环境变化的研究和分析将指导开发过程中的实验设计和概念设计的优化,对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2 前照灯测试方案与分析方法 利用通风管增加气体流量是大众集团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解决雾化问题的方法。本文使用的前照灯有图1所示的四根通风管。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以不影响前照灯内环境的特定方式放置在前照灯内。从灯具供应商处将零件组装出生产线后立即进行收集,在上海地区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中涵盖了前照灯雾化投诉最为明显的两个季节,即夏季雨季和冬季。 图1 前照灯上的通风管示意图 直接从数据采集传感器获取灯内的环境温度(t)和环境湿度(RH)。露点温度(ts),是指空气中的气态水达到饱和并在固定气压下凝结成液态水的温度。根据环境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可根据图2中方程式1至3计算此时空气的露点温度。对于前照灯,当外部透镜上的温度低于内部环境露点时会产生雾。 水蒸气压力(p)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产生的分压,间接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水蒸气压力较高。相反,水蒸气压很低。因此,水蒸气压也有其饱和值,即饱和水蒸气压(ps)。湿空气的露点温度ts(℃)、水蒸气压p(Pa)和饱和水蒸气压ps(Pa)与湿空气温度t(℃)和相对湿度RH(%)的计算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湿空气的露点温度ts(℃)、水蒸气压p(Pa) 和饱和水蒸气压ps(Pa)与 湿空气温度t(℃)和相对湿度RH(%)计算关系式 其中,a0、a1、a2、a3、a4的定义如表1。 03 测试结果与分析 01 春季数据分析 上海地区的数据收集于3月开始,前照灯状态为直接从前照灯供应商的生产线产出。图3显示了灯内空气的水蒸气压(p)如何随灯内空气的温度(t)而变化,表中还列出了环境的水蒸气压(p0)。 图3 春季水蒸气压和温度变化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 1)p和t之间存在典型的正相关关系,当t升高时,p相应升高,这意味着当前照灯温度升高时,灯中会添加一定量的水蒸气。根本原因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吸收到塑料中的水会释放出来。 2)通常在白天p高于p0,只有在夜间才会出现p低于p0的某些时段。 根据数据,提取并分析了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p1关注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将夜间20℃以下的数据作为比较同一水平空气中水分的典型对象,可以排除太阳负荷和发动机的影响。第二个参数pΔ1关注塑料释放的水。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下,p的偏差值等于pΔ1,可以表示塑料中的水分释放。 图4 20℃以下空气中的含水量 从图4中,我们可以发现,从第5天到第11天,车灯内空气的水蒸气压随着车辆的使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然而,从第1天开始到第4天,当车辆不使用时,含水量状态通常保持在同一水平。因为当只有环境引起的温度变化时,由于温度变化缓慢,前照灯内外的压差不足以使湿气空气排出。因此,灯内空气的含水量基本保持不变。然而,当车辆在使用时,发动机和车灯自身光源产生的热量会使前照灯内部的温度发生急剧变化。这将导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内部空气压力差更大,再加上汽车行驶时的压力,车灯内较高的水分会逐渐移动到车灯外。同时也可以看出,汽车前照灯离开前照灯生产线时,车灯内部的空气湿度最高。这与前照灯装配线环境状态和密封胶的固化环境状态有关,灯具厂普遍采用增加空气湿度的测量方法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和静电效应。通常可以通过干燥灯具等方法来降低车灯内部的空气湿度,但这会增加整体灯具组装速度和成本。 图5 春季温度变化极限对应的水蒸气压 图5显示了灯内每日温度变化极限ΔT与灯内水蒸气压变化极限pΔ1之间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ΔT越高,pΔ1越高。比较第1天和第10天的pΔ1变化模式,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从第5天开始,当车辆开始每天驾驶使用时,ΔT增加,但pΔ1没有增加。这意味着使用汽车后,塑料内部的水分会越来越少。在第14天到第16天的周末停车两天后,塑料内部的湿度再次升高,这主要是由于外部水分通过大气流管进入灯具内部造成的。 02 夏季数据分析 图6显示了选择在夏季进行分析的两个时期:5月初夏和7月雨季。 图6 夏季水蒸气压和温度变化 我们可以发现: 1)夏季室外空气含水量较春季变化较大,由3月份的1000Pa增加到5月份的近2000Pa和7月份的3000Pa。 2)无论是静止状态还是运行状态,夏季灯具内空气的含水量都比春季显著增加。 图7 白天空气中的水分含量 从空气中水分的图7可以看出,雨季灯具内部空气的含水量已经比5月份增加了一倍。灯内水压从1000Pa上升到2000Pa,如上所述,灯外水压从约2000Pa上升到约3000Pa。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使用管的概念,当外部空气中的水含量变得更高时,将有一定量的水从外部环境注入灯具。 图8 夏季温度变化极限对应的水蒸气压 从图8结果来看,夏季pΔ2的水蒸气压变化极限在5月第9天到第10天和第14天到第16天的变化行为中,而使用汽车会减少灯内的水分。但夏季雨季pΔ3的水蒸气压变化极限这一现象将减弱,主要是因为同时有太多的水进入灯具。 03 秋冬季数据分析 选择10月和1月对秋季和冬季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图9显示了秋冬季节的水蒸气压和温度变化,图10显示了25℃下秋季和5℃下冬季前照灯内部空气的水蒸气压。图11显示了秋冬季温度变化极限对应的水蒸气压。 图9 秋冬季节水蒸气压和温度变化 图10 秋冬季节前照灯内部空气的水蒸气压 图11 秋冬气温变化极限对应的水蒸气压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些规律: 1.秋季外部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压p0约为1000Pa~2000Pa,冬季达到100Pa~500Pa,说明冬季环境空气中的水量最低。灯p内部的水蒸气压完全超过1000Pa,随着秋季温度的变化,水蒸气压甚至更高,冬季超过200Pa,当t升高时,水蒸气压有更明显的增加。 2.对于前照灯内部空气中的水分含量,25℃下夜间的压力p4在秋季稳定在1400Pa,5℃下的压力p5在冬季稳定在250Pa左右。因此,灯内空气中的水量随外部环境而变化。 3.随着灯具温度的升高,秋季的塑料降水量明显高于冬季,例如,当温差约为35℃时,灯具内部的水蒸气压增加,秋季pΔ4约为2500 Pa,冬季pΔ5约为800 Pa,说明冬季塑料的吸水率明显低于其他季节。 04 防雾建议 基于雾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这一事实,本文根据上述规律提出了几点建议: 1.使用单向阀防止外部水分进入是防止车辆静止时内部水分增加的有效解决方案。 2.塑料吸湿性是雾气水分的主要来源。塑料重量减轻,使用低吸湿塑料或塑料表面处理工艺,防止水分吸收和释放,都是降低雾灯风险的有效解决方案。 3.前照灯雾度验证不仅需要考虑寒冷的冬季环境,而且需要考虑夏季和雨季在空气和塑料内部水分含量高的情况。 4.前照灯雾化测试需要合理的预处理,以具有再现性和可比性。过严格的调节会使透镜上的雾太重,甚至变成水滴,不会出现除雾现象。建议的预处理环境为水压2500Pa(温度约30℃,相对湿度50%)。 05 结论 本文以某型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汽车在各种外部环境影响下全年的车内温湿度变化规律。根据数据分析,提出了一些防雾建议。然而,对于单向阀或膜方案等其他通风概念的优缺点,没有具体的直接数据信息。未来需要分析不同通风概念的性能。 -END-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