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车灯研究院
上周上汽大众发布了全新换代“辣馒头”——Lamando,我们的小编也是对尾灯造型的surface LED念念不忘。其实从大众近段时间发布的新车来看,大多都一改德系沉稳的风格,更多加入了年轻运动的元素,尤其是运用Surface LED技术的尾灯。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来带这个技术的拆解篇——ID.6.X尾灯。
A灯功能分区如下图,大篇幅的位置灯,半边“X”形状的刹车灯,流水转向灯。并且三块片状的surface LED叠加成了一个立体的3D效果。
在把玩这只灯的时候,首先灯壳标注的功率信息就震惊到了小编,位置灯功能居然达到了36.8W,刹车4.9W,转向19W,(所以...这是个浴霸?)。好了不开玩笑,之所以功率这么高,主要还是因为光学效率较低的缘故,具体我们来看结构细节。首先刹车灯部分,一个X向超级厚的半个“X”形状的厚壁块,有点绕口。从LED颗粒到顶部最远距离有77mm,再加上厚壁块本身看起来有点浑浊,整体光学效率应该不高。所以,看看板子上,一共有12颗LED。根据灯壳上标注的4.7W的刹车灯功率,那么这12颗LED应该是0.4W一颗。拆下中间核心部分,超大的驱动板加上几块光源PCBA板,眼花花的好多元器件。
底部的转向灯和顶部的位置灯其实都还算平平无奇,14颗转向灯LED,平均一颗1.3W。上方的位置灯是和中间B灯组成贯穿灯,平均分布16颗LED。
有意思的设计来了,下方这三排LED是点亮surface LED部分位置灯的光源,从左到右由较分散的布局变成紧凑的布局,为啥会这样,下面为大家解析。
由于造型的独特性,Surface LED在Z向上左侧较窄,右侧较高。为了使点亮效果更加均匀,不得不在Z向开口大的位置多布置点LED。但这还只是其一,后面还有其他设计。
接下来重头戏,Surface LED。首先拆成单个片片,从左到右依次是底部背板,白色反光板,透明光学面板,白色扩散膜,红色扩散膜,固定框。抛开底部背板和固定框,剩下4个膜加起来的厚度为2.8mm,反光板厚0.3mm,透明光学面板1.8mm,白色扩散膜0.2mm,红色扩散膜0.5mm。
其中LED直接点亮的是厚1.8mm的透明光学面板,和之前LED布局密度变化的设计一样,这里在靠近尖角的地方,光学面也是越来越紧凑,目的就是为了使尖角部分的亮度没有太大差异,尽可能保障均匀性。
每一个参与光学的部分,我们都用黑底来模拟一下透光性来给各位参考。
透明光学面板几乎全透光。
白色扩散膜半透。
红色扩散膜也是半透。
所以Surface LED从设计上来讲,为了达到均匀的点亮效果,首先光源是从侧面点亮透明光学面板,加上底部的反光白板,尽可能把光漫反射到前方。同时为了增加点亮的均匀性,在前方还加入了两片扩散膜。所以光学效率是非常低的。即便这个灯有如此多的LED颗粒,但面光源部分是否能满足法规的位置灯功能还是个问号。这里有个疑问留给大家讨论下,Surface LED中间各层是靠底部黑色的背板和上方的黑框固定在中间的,那么问题就是,这俩零件是通过什么工艺焊接到一块的呢,或者说你认为最合适的工艺是什么,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这款灯来自于华域视觉,而板间接插件则来自东莞思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